Professors

常勤教員

氏  名.朱秋而
職  稱. 教授
学  歴. 日本京都大学博士
電話番号.(02)3366-2784
専門分野. 日本古典文学、和漢比較文学
E-mail.chiouer@ntu.edu.tw

E-mail.chiouer@ntu.edu.tw

2019
岡本花亭と李明五――朝鮮通信使との交流を巡って
「第14回国際日本学コンソーシアム」,東京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主辦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2019年12月。
化政期以後の江戸詩壇:岡本花亭を中心に
第十一屆「東亞人文論壇:東亞文化的轉化與象徵」,首爾:漢陽大學,2019年10月。
2018
幕末詩人館柳湾詩における自然描写 中国詩との比較を通して
「第13回国際日本学コンソーシアム―いのち・自然・社会―」,東京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主辦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2018年12月。
2017
江戸後期の関東詩壇:市川寛斎を中心に
「第12回国際日本学コンソーシアム―壁をこえる―」,東京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主辦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2017年12月。
儒者詩人松永尺五と木下順庵:その和漢認識と詩風形成
第62回東方学者会議「近世日本漢詩文の思想と表現」國際研討會,東京,主辦:日本東方學會,2017年5月。
2016
幕末詩人張紅蘭詩作的時代意義:與明清女詩人相互觀看
跨國界文化傳釋學術研討會,台北:臺灣大學,主辦:臺灣大學文學院,2016年12月。
生花妙筆游於譯:謹談林文月先生日本文學翻譯的特色與貢獻
2016向林文月致敬「徘徊文字間:聽他們談林文月言談會」,台北:國家圖書館,主辦:趨勢教育基金會、國家圖書館,2016年11月。
漱石漢詩試論
「漱石と〈時代〉漱石没後百年」記念國際研討會,台北:臺灣大學,主辦: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/日本研究中心,2016年4月。
2015
新井白石與中韓詩文的關係
「多元觀照下的21世紀人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新加坡:南洋理工大學,2015年12月。
2014
《中山詩文集》の〈雪堂紀栄詩〉を読む:漢詩史上における「鳳尾蕉」詠の意味
「琉球大学法文学部・台湾大学文学院国際学術交流シンポジウム――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文化伝播東アジア文化交流の学際的研究――」那霸:琉球大學,2014年12月。
江戶後期的漢詩與俳句
以物觀物:台灣、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,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,2014年10月。
江戸後期の女性詩人について:日中比較文学の視点から
「中華日本學研究協會2014年度國際會議」,北京:北京外國語大學,2014年9月。
中譯本《源氏物語》試論:以光源氏的風流形象為例
《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。台灣,台北:久忠實業,2014年06月,頁65-81
2013
中国と日本の類書
臺灣大學與京都大學聯合研討會,臺灣大學,2013年12月。
除夜祭詩の心象風景
亞太文學、思想與文化傳釋國際學術研討會,馬來西亞拉曼大學,2013年11月。
中譯本源氏物語試論:以光源氏的風流形象為例
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,臺灣大學,2013年9月。
2012
江戸後期の女性詩人江馬細香の詩風:酒の詩と詩を詠む立場をめぐって
香港第九回日本語教育日本研究国際シンポジウ,香港城市大學,2012年11月,十二頁。
市河寛斎と菅茶山:南宋詩の受容と変容を中心に
台北:台灣大學日文系主辦,2012日本文学語学文化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,2012年10月。十頁。
黃庭堅與日本五山文學:文化傳釋的諸面向
2012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—觀看、媒介、行動者國際學術研討會,台北:中研院史語所主辦,2012年9月。十四頁。
2011
江戸後期の女性詩人江馬細香について
2011日本學研究創新研討會,浙江:浙江工商大學主辦,2011年6月,十六頁。
2010
頼山陽における王世禎:「読清人詩」と「論詩絶句」を中心に
日中文化交流広領域国際会議,長崎:長崎大學主辦,2010年10月,十頁。
頼山陽と広瀬旭荘:その詩人評価を中心に
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主辦,2010年09月。二十頁。
那波魯堂と江戶後期の漢詩:一七六四年の朝鮮通信使との交流を中心に
高麗大学校・台湾大学共同研究発表会,首爾:高麗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辦,2010年4月,十二頁。
2008
《新撰万葉集》二○八番の詩歌について
新撰萬葉集研討會,京都:光華女子大學,新撰萬葉集研究會,2008年10月。
中島棕隠の棕櫚詩について:日中比較の視点から
和漢比較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,台北:臺灣大學日文系與和漢比較文學會,2008年9月,頁77-94。
村瀨栲亭與關西詩壇:以詩風的變化為中心
第五屆日本漢學國際研討會,台北:臺灣大學文學院與日本二松學舍合辦,2008年3月。
2006
田能村竹田的長崎之旅
接触空間と旅遊体験,神戶:神戶大學文學部,2006年1月。
2005
「『新撰万葉集』107番詩歌」
『新撰万葉集研究会論文集』,2005年。
2004
江戸後期関西詩壇と神韻説:頼山陽を中心に
和漢比較文學國際研討會,福岡:九州大學文學部,2004年11月。
江戸関西詩壇と神韻説 ―頼山陽を中心に―
東アジアの中の白楽天―シンポジウム,2004年。
茶山における和習の意味―范成大との比較を通して―
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とのひびきあうーシンポジウム,2004年。
『新撰万葉集』126番詩歌
新撰万葉集研究会,2004年。
2003
『新撰万葉集』94番
新撰万葉集研究会,2003年。
從那波魯堂到菅茶山的儒學傳承
「東亞」、「儒學」與「東亞儒學」學術講論會,2003年。
六如上人與南宋詩-從對四時景物描寫之異同談起-
第二屆日本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2003年。
2002
菅茶山詩與明清詩論
卓越計劃第六次學術研討會,2002年。
2001
『新撰万葉集』82番
新撰万葉集研究会,2001年。
『新撰万葉集』68番
新撰万葉集研究会,2001年。

2017
漱石漢詩の一側面ー「観楓」 _「太平洋」「幽居」を通してー
范淑文主編《漱石没後百年記念論文集―漱石と時代―》, 台北: 國立台灣大学出版中心,2017年12月。
2015
日本五山文學與黃庭堅:以「山谷抄」為中心
石守謙、廖肇亨主編《轉接與跨界:東亞文化意象之傳布》,台灣,台北 :允晨文化,2015年06月。
2013
中譯本源氏物語試論:以光源氏的風流形象為例
《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》39「林文月」,國家文學館,2013年12月。頁257-276。
《江戶後期漢詩論集:和と漢の響きあい》
尚昂文化國際出版,2013年3月。
《奧之細道: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》細讀:翻譯、新解與文化傳釋
《國際漢學研究趨勢:鄭清茂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臺灣,新北市: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,2013年03月,頁167-186。
江戸後期漢詩論集:和と漢の響き合い (1)
台北,臺灣:尚昂文化事業國際有限公司,2013年3月。
2011
日本五山禪僧詩中的東坡形象:以煎茶詩、風水洞、海棠等為中心
《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》石守謙、廖肇亨編,允晨文化,2011年3月。頁331-364。
2006
第四四、五六、六八、一○七組詩歌
《新撰万葉集注釈》巻上(一),研究叢書346,大阪:和泉書院,2006年2月,頁13-19、103-109、191-195、465-470。
2005
和漢詩歌的交流
日本漢學研究續探:文學篇,東亞文明研究叢書40,台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05年8月,頁135-156。
第二一、三三組詩歌
《新撰万葉集注釈》巻上(一),大阪:和泉書院,2005年2月,頁196-202、298-305。
《日本漢詩の成立》
日本,東京:ぺりかん社,2005年2月。頁173。,2005年2月,173頁。

2020
化政期以後の江戸詩壇―岡本花亭を中心にー
《比較日本学教育研究部門研究年報》第16号,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東京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グローバルリーダーシップ研究所,2020年3月。
2019
幕末詩人館柳湾詩における自然描写―和習的な要素を中心にー
《比較日本学教育研究部門研究年報》第15号,お茶の水女子大学,東京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グローバルリーダーシップ研究所,2019年3月。
生花妙筆游於譯:謹談林文月先生日本文學翻譯的特色與貢獻
《臺大東亞文化研究》第5期,2018年3月。
2017
詩人の感性:松永尺五と木下順庵を中心に
《国語国文》第八十六卷五月號,京都:臨川書店,2017年5月。
江戸後期の関東詩壇ー市河寛斎の「冬の詩」を中心にー
《比較日本学教育研究部門研究年報》第14号,東京:お茶の水女子大学グローバルリーダーシップ研究所,2017年3月。
2015
中山詩文集から見る琉球漢詩の一側面:中国と日本の比較を通して
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》第29期,2015年6月。頁47-73。
2013
日本五山文学における黃庭堅の受容:山谷抄を中心に
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》第25期,2013年06月。頁45-62。
2012
那波魯堂と関西詩壇:その儒学と詩学の接点を考える
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》第23期,台北:台大日本語文學系,2012年6月。頁25-48。
2011
花を愛する詩人村瀬栲亭
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》第22期,台北:台大日本語文學系,2011年12月。頁119-140。
2010
広瀬淡窓の詩風について:日本化一側面を中心に
《アジア文化交流》第5号,大阪:關西大學出版,2010年2月。頁177-188。
2008
中島棕隱的棕櫚詩:從中日比較文學的觀點談起
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》16期,台北:台大日本語文學系,2008年12月。頁33-60。
2005
茶山における和習の意味:范成大との比較を通して
《国語国文》849期(Vol.74 No.5(849)),2005年5月。頁21-36。
2003
菅茶山の秋蛩詩-鈴虫を中心として-
《国語国文》,2003年。
和漢詩歌的交流-以『新撰萬葉集』第三十三組詩歌為例-
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》,2003年。
2000
菅茶山の漢詩に表れた俳諧性-日中の「物売り」像の比較を通して-
《和漢比較文学》,2000年。

2020 「仮名書きの詩人」與謝蕪村之俳諧研究:以和漢文藝的接受與變化為中心
2019 化政期以後的江戶詩壇(二):以岡本花亭和館柳灣為中心(2/2)
2018 化政期以後的江戶詩壇(二):以岡本花亭和館柳灣為中心(1/2)
2017 化政期以後的江戶詩壇:以龜田鵬齋、岡本花亭、館柳灣為中心
2016 日本江戶後期關東詩壇研究(3/3)
2015 日本江戶後期關東詩壇研究(2/3)
2014 日本江戶後期關東詩壇研究(1/3)
2013 江戶後期關西詩壇的女性詩人:以江馬細香、原采蘋、梁川紅蘭為中心(3/3)
2012 江戶後期關西詩壇的女性詩人:以江馬細香、原采蘋、梁川紅蘭為中心(2/3)
2011 江戶後期關西詩壇的女性詩人:以江馬細香、原采蘋、梁川紅蘭為中心(1/3)
2010 江戶後期大阪與九州詩壇研究-以混沌社與咸宜園詩人為中心(3/3)
2009 江戶後期大阪與九州詩壇研究-以混沌社與咸宜園詩人為中心(2/3)
2008 江戶後期大阪與九州詩壇研究-以混沌社與咸宜園詩人為中心(1/3)
村瀨栲亭及其弟子之研究(三):以中島棕隱與關西詩壇為中心
2007 村瀨栲亭及其弟子之研究(二):以梅辻春樵、田能村竹田與關西詩壇為中心
2006 村瀨栲亭及其弟子之研究(一):以村瀨栲亭與關西詩壇為中心
2005 江戶後期關西詩壇研究(Ⅲ-Ⅲ):以詩論與歌論俳論的交流為中心
2004 江戶後期關西詩壇研究(Ⅱ-Ⅱ):賴山陽與菅茶山
2002 江戶後期關西詩壇研究-以六如、菅茶山、賴山陽為中心-
2000 菅茶山の研究

2019
日本文學入門(五) 日本俳句入門:芭蕉與蕪村
台北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主辦單位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2019年8月12日-2019年9月16日。
2018
日本文學入門(四)能劇作品的美麗與哀愁
台北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主辦單位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2018年9月10日-2018年10月22日。
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講座「日本能劇中的愛情」
雲林:正心高級中學,主辦單位: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,2018年4月28日。
第十二章日本的傳統戲曲:能劇、文樂、歌舞伎
《日本語文與文化》,2018年2月,空中大學出版。
2017
日本文學入門(三)平家物語~貴族武士的風雅與悲哀
台北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主辦單位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 ,2017年9月11日-2017年10月23日。
2016
日本文學入門(二)源氏物語~千年的優曇華
台北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主辦單位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2016年9月6日-2016年10月11日。
2015
十七~十九世紀中日韓詩歌之比較研究—以明清、江戶文人以及朝鮮通信使為中心—(3/3)
臺北:台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子計畫,2015年1月1日-2015年12月31日。
日本文學入門(一)萬葉和歌的抒情與美感
台北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,主辦單位:洪建全教育基金會 ,2015年9月1日-2015年10月6日。
中日文學比較研究:以江戶晚期為例淺談和漢文藝的交流與變化
「科技部人社中心-學術研習營」,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,2015年5月。(96-2411-H-002 -067 --MY3)
2014
江戶後期的俳句與漢詩:和漢的融合與新變
一點水墨量處成龍「東亞文化交流的中介與跨界研究生研習營」,中研院主題計畫「共相與殊相」、臺大文學院「跨國界的文化傳釋」主辦,2014年10月。
談鄭譯《平家物語》的意義與貢獻
「鄭清茂教授新書發表會」, 中研院明清文學經典中之知識建構與文化思維計畫、共相與殊相,2014年10月。
講演「日語學習經驗談」
連江縣:金門大學,2014年9月26日。
十七~十九世紀中日韓詩歌之比較研究—以明清、江戶文人以及朝鮮通信使為中心—(2/3)
臺北:台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子計畫,2014年1月1日-2014年12月31日。
2013
十七~十九世紀中日韓詩歌之比較研究—以明清、江戶文人以及朝鮮通信使為中心—(1/3)
臺北:台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子計畫,2013年1月1日-2013年12月31日。
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(二)3/3
臺北:中央研究院,2013年1月1日-2013年12月31日。
2012
那波魯堂與江戶後期儒學和詩風的轉變-從中日韓漢詩交流的比較觀點談起(2/2)
臺北:台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子計畫,2012年4月1日-2012年12月31日。
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(二)2/3
臺北:中央研究院,2012年1月1日-2012年12月31日。
2011
那波魯堂與江戶後期儒學和詩風的轉變-從中日韓漢詩交流的比較觀點談起(1/2)
臺北:台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子計畫,2011年4月1日-2011年3月30日。
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(二)1/3
臺北:中央研究院,2011年1月1日-2011年12月31日。
2010
台灣大學文學院日文系99年人文社會科領域提升研究能量計畫
臺北:台灣大學文學院,2010年1月1日-2010年12月30日。
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(一)
臺北:中央研究院,2010年1月-2010年12月。
中日文學因緣:鄭清茂教授訪談錄
《東華漢學》第十二期,2010年12月。
2008
(與楊儒賓等合撰)
外語學門日韓參訪紀要,臺北: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,2008年4月。
2007
(與葉國良等合撰)
中文學門日本漢學參訪紀要,人文與社會科簡訊,8卷4期,臺北: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,2007年9月,頁110-11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