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常被問及什麼是日本文化?也經常反問學生日本文化為何?其實這並非一道單純易解的問答題,若未能仔細思索日本的民族性,將難以切中日本文化的核心。誠如十九世紀末期,美國人詢問日本留學生新渡戶稻造(1862-1933)「日本精神是什麼?」時,他無法立即答覆,經過多年思考後才以《武士道》(Bushidou, 1900年)一書,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向國際社會作了最佳詮釋。現在只要進入相關網站搜尋,不難找到從各種向度對日本文化做多元、多層面的描述。從食衣住行、政經文教等領域來看,技能藝術中的能樂(Nogaku)、歌舞伎(Kabui)、浮世繪(Ukiyoe)等均極具日本特色,「年中行事」、「祭典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。而特有的自然景觀、風土人情等則是孕育日本之所以成為日本的一切根基。至於論及日本文化的特徵時,島國文化、集團文化(市、村、町的社會理論)、模仿文化、創新文化,乃至反映美國人之日本觀的《菊花與劍》"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: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"所探討的「恥的文化(shame cultrue)」等都是一般聯想所及的關鍵詞。
目前國內雖有不少介紹日本現代流行文化的相關教材,然而依管見仍缺乏以通史性、概說性、比較性為內涵,且對日本文化作難易適中的闡釋,同時又適合大學生閱讀的日本文化教材。有鑑於此,為讓讀者在培養日語能力的學習過程中,也能一窺日本文化的堂奧,探索其脈絡與底蕴,筆者邀集了目前在國內各大學校院日文系、應用日文系擔任「日本文化」教學課程的台日籍專業教師,共同編篡了這本《日本文化》教材。本書分古代、中世、近世、近代共四篇十六張,各章除主述內容外,透過「概說」、「學習焦點」、「台日比較」等專欄加深印象,並設計填空、選擇、簡答三種練習題,幫助讀者對相關內容再作確認,書後附有解答,專有名詞均標記注音,希望從多角度提升學習效果。全書深入淺出,尤其各章後面另列出值得參考的相關文獻,方便讀者對日本文化作更精深廣博的涉獵。
日本文化論的知名學者加藤周一(1919-2008)於其《日本文化の雜種性》(1995年)一書中,探究日本對外來文化的移植、模仿及其對「雜種性」概念的闡述,引起中外人士對日本文化的新一波關注。東京大學尾藤正英教授之《日本文化の歷史》(2000年),從歷史流變的角度,剖析日本文化的脈緒與精義,更令人產生濃厚的興趣。日本文化為反映日本人或日本民族在日本島國生活現象的綜合體,從其歷史的軌跡、外來文化的攝取及自我的獨創性等三個角度去探索,即可窺得日本文化的基本型態。
本書作者對日本文化均有多年的觀察與研究,經過無數次腦力激盪、意見交換,才得以使架構逐漸整合成形,筆者所提日本文化的基本型態亦都反映在各章節的內容之中。考量台灣讀者的需求,本書比其他類似教材多了反向思考的特色,內容詳實、難易適中,是汲取相關智識的優良讀物,仔細閱讀可收他山攻錯之效。
徐興慶 謹識於台灣大學
2010年5月20日